现代快报讯(通讯员 余祥 佳敏 记者 曹锋)在扬州仪征市月塘镇六松村的乡间道路上,村民们常会看见骑着电动车,穿着白大褂,佩戴着党徽的一名男医生。只要村民招呼一下,他就会立马停车,成了跟着村民上门的“120”。他就是仪征市月塘镇六松村乡村医生、卫生室室长李桂明。
李医生是大好人!
5月4日晚上6:34,正在亲戚家参加葬礼的李桂明手机突然响了,电话里只听见村民李明田气喘吁吁地说:“李医生,我心里不舒服,头痛得特厉害。”
李桂明根据经验怀疑他脑部出血,骑电动车近2公里赶到李明田家。大声呼叫没有人答应,李桂明赶紧进屋,在一楼房间的床上见到李明田,此时李明田已经不能言语。李医生赶忙呼叫隔壁邻居来帮忙,同时拨打120,并联系患者家人。由于发现早、送医及时,李明田第一时间在苏北人民医院进行开颅手术,保住了性命。
“李医生,你来了!”坐在小木板凳上,正在洗脸的六松村永和组五保户秦康海老人,今年67岁,患有脊椎进行性侧弯、胸廓畸形。
虽然老人身上有异味,还有头皮白癣病,但是李桂明医生不嫌弃,搬来小板凳坐在他身边,帮他解开衣服,用听诊器听诊。
“李医生,我是不是不能活过今年呀?”“你不要乱想,你现在身体比之前好多了,我会定期上门给你测量血压、检查身体,你按时吃我开的药就行。哪里不舒服就打我电话。”老人的哥哥此时来给弟弟做饭,看见李医生,说:“我数岁也大了,之前弟弟卧床多年,这几年亏李医生忙前忙后,才能让他坐起来靠小板凳简单自理。李医生是大好人!”
如果我离开,老百姓怎么办?
六松村位于苏皖交界处,辖区人口8400多人,卫生室共有5名乡村医生,其中4名是党员。今年58岁的李桂明1981年高中毕业后做了一名会计,在当时是人人羡慕的岗位。可是他内心深处有个从医的梦想。当了3年会计之后,原来村里的“赤脚”医生调到乡镇卫生院,李桂明就找到村干部说出内心的想法,想做一名村医。于是,他被安排到乡镇卫生院学徒,两年后“出师”回到村卫生室。
当时的李桂明还是个“小毛头”,村民用怀疑的眼神看他。李桂明起早贪黑,用真心和过硬的诊疗技术,赢得村民的信任。1986年,当地政府出资送他到淮阴卫校进修,如今李桂明已是一名全科医生,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。
儿孙满堂,一家7口其乐融融,李桂明现在每月工资只有2430元,但他却说:“总比6年前800元一年强多了。”
妻子陈云也曾责怪过丈夫:“当年就是看中他做会计才嫁给他,哪知道结婚半年后,他突然改行做‘赤脚’医生。跟村上邻居、亲戚和同学比,我们这个家庭是‘亏本’的。但是看见村民送锦旗上门感谢时,才感觉到他工作的意义。”
对此,李桂明内心也有过动摇,“农村缺医少药,村民看个小病要去几里路远的镇上卫生院。现在村民都信任我了,如果这个时候离开,这么多老百姓怎么办?”
多年来,李桂明腿上还留着去村民家出诊时被狗咬的疤痕。从医30多年,他骑坏摩托车一辆、电动车两辆。“我的电话是24小时热线,村民远远看到就跟我打招呼,说明村民是真的离不开我,认可我的存在。我愿意给他们当好这个乡村‘120’。”李桂明说。(通讯员 供图)
- 聚焦图片
- 2020-06-22 17:51:08
- 聚焦图片
- 2020-06-22 12:06:44
- 聚焦图片
- 2020-06-22 18:22:07
- 聚焦图片
- 2020-06-21 17:06:14